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22
z 各安 '~' 一涯: 第六节舌癌 舌癌为原发于舌体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初发局部可无疼痛,表现为微隆起或 溃烂之硬结。约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中1/3的边缘部,其余依次为舌根、舌背、舌底及舌尖 。国内发病率为0.4~0.6/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94%,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 0%~7.8%,占口腔癌的32.3%~50.6%。在口腔癌中居第1位。本病发生年龄以40~ )岁居多,30岁以下甚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最新资料表明,女性舌癌患者有明显上 的趋势,男女之比为(1.2~1.8):1。舌癌的病因未明,但与化学致癌物如尼古丁及酒 (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舌黏膜),物理致癌因素如不合适的牙托、龋齿 摩擦舌缘引起溃疡,口腔卫生不良,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生物致癌因素如人类乳头状瘤 毒的一些类型有关。此外,遗传、机体易感性、营养代谢障碍、放射线等亦与舌癌的发生 关。舌癌大体类型有外生型、溃疡型、结节浸润型。病理类型大多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 ,约占95.5%,其余为腺癌等。由于舌的血供及淋巴丰富,活动度大,故舌癌转移率较 。舌癌早期即可侵犯肌层,舌侧缘癌向后浸润舌腭弓,舌腹癌则多向口底扩展并侵及下颌 ,舌尖癌多为局部生长。晚期舌癌可超越中线,甚至累及全舌。舌癌一般较早发生颈淋巴 转移,转移率达60%~80%。转移部位以颈深上二腹肌下淋巴结最多见,其次为颌下淋 结、颈深中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及颈深下淋巴结。有时可见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交界 淋巴结肿大,又称为舌癌的“前哨淋巴结”,同时舌癌也可见锁骨上淋巴结及对侧颈淋巴 的转移。舌癌的血行转移,约占5%,以肺和肝多见。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期的早晚,I~ 期的5年生存率超过80%,Ⅲ期约40%左右,Ⅳ期更差。晚期舌鳞癌经综合治疗的5年 存率为50%~70%。 【文献概述】 本病属于中医“舌疳”、“舌菌”、“舌蕈”等范畴。清·吴谦《医宗金鉴》谓:“舌疳, 证最恶,初为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朝轻暮重……若失于调 z 各安 '~' 一涯: 治,以致焮肿,突如泛莲,或有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妨碍饮食,言语时津臭 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延及项颌,肿如结核,坚硬胪痛,皮色如 常……甚者透舌穿腮,汤水漏出……因舌不能转动,迭送饮食,故每食不能充足,致胃中空 虚,而症情增重,日渐衰败,百不一生。”《图注喉科指掌》谓:“舌疳之证恶非常,心脾火 毒积中央,初如豆大渐如菌,暮重朝轻饮食妨,怒则崩破透腮舌,串延项颌核滋昌,名为瘰 疬风难治,百人患此百消亡。”清·张善吾《喉舌备要》谓:“舌蕈生舌上,出血不止即不 救。”从中医文献的叙述可见,与现代医学舌癌的症状、病情发展、转移及预后均极相似。 说明古代医家对舌癌早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z 各安 '~' 一涯: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舌本属心,心脉系于舌根,心火上扰为舌癌之病 一、心火上扰 因。古籍《疡医大全》谓:“舌菌属心火,多因气郁而生。”《外科集腋》亦谓:“舌菌…… 乃心火气滞而成。” 二、脾胃火毒 舌边属脾,脾脉络干舌卒,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甚化火,通过经络影响于舌。或因吸 烟、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执之品,脾冒积执化火,循经上灼于舌,火毒瘀结,致生舌癌。 三、肾阴亏虚 肾之津液出于舌下,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乃至心火肝阳上升,导致舌癌的发生;或肾 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舌失其养而致舌癌。如《谦益斋外科医案》谓:“舌为心 苗,肾阴不足,心火肝阳上升,发为舌菌。”《马培之外科医案》亦谓:“肾阴不足,心火肝 阳上亢,发为舌癌……舌为心苗,肾脉贯肝鬲,缠喉咙,挟舌本,肾火上升,心火不降,未 济之象也,恐酿成舌疳大患……” 本病病位在舌,与心、脾、肾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脾。《医宗金鉴》谓:“此证由心脾 毒火所致。”《图注喉科指掌》谓:“心脾毒火积中央。”其发病多由于心脾之火,或七情郁 结,郁久化火,火毒循心、脾、肾之经脉,上升结聚于舌体,灼津为痰,阻塞经络,痰瘀互 结而成本病。其病因病机应从“火”、“毒”、“瘀”、“虚”四个方面考虑。本病的基础病理 以心火炽盛为本,痰瘀毒互结为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z 各安 '~' 一涯: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舌部肿块、溃疡疼痛及舌体活动受限,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 转移。 z 各安 '~' 一涯: (1)早期:多表现为舌部小结节或小溃疡。症状常不明显,可为局部无痛性,微隆起 或无破溃之硬结,舌癌直径多在1cm以下,常不为人们注意。初发呈局部组织增厚的斑块, 黏膜或黏膜下小结节,局部糜烂、裂隙,逐渐形成硬结、肿块。肿块中心可出现边缘微隆起 之溃疡、微痛或无自觉症状。其发生部位以舌中1/3侧缘为最多见;其次为舌根、舌腹、舌 背,舌尖最少见。触诊对于舌癌诊断十分重要,体检时可行手指双合诊:舌前2/3部位的肿 块硬结,局部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手指作双合诊,以掌握肿块硬结之大小、外形、质地、 疼痛及舌活动情况等,有可疑者作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 (2)中期:肿瘤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浸润扩展。可出现舌溃烂疼痛,甚至剧烈的疼痛以 及口臭、流涎较多、舌运动障碍,甚至影响说话与吞咽。病灶累及口底或全舌时,则舌体处 于完全固定状态,甚至出现张口困难。舌癌病灶除见溃疡外,还有菜花型及浸润型病灶。病 灶溃破后局部继发感染,出现组织坏死、出血、发热等症状。 (3)晚期:癌细胞广泛浸润舌肌、周围组织,并出现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舌 癌有30%~40%在首诊时即有颈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二腹肌下的颈淋巴结, 其次是肩胛骨肌上的颈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较少见。病人就诊时已有区域淋巴 结肿大,多为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形态饱满,不论大小均应考虑转移 的可能性,必要时进行淋巴结活检。晚期可有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多见。 2.影像学诊断X线平片、断层摄影、CT、MRI对确定舌癌的侵犯范围较有诊断价值。 3.细胞学、病理学诊断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癌细胞,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舌癌 中95%以上为鳞状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则少见;而舌根中腺癌的比例可高达30% 以上。舌肿物活检.对经讨抗感染治疗仍未见效之舌部溃疡、糜烂之硬结,必须作局部肿物 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钳取舌肿物进行活检,此活检损伤 小,简单易行。黏膜完整的浸润型舌癌可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取肿物活检。 二、鉴别诊断 환文苗商毒燕,账内火小武世蔑蔗想,黄期 临床上舌癌主要与结核性溃疡、舌乳头状瘤、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等相鉴别。凡舌部有硬 结、糜烂或溃疡,部位在舌中1/3之两侧缘,临床上在去除刺激因素及积极进行局部处理后 仍不愈合,或虽有缩小,但仍有硬结持续存在2~3周以上者,应及时行活检,以便早期确 诊,早期治疗。 1.结核性溃疡病变多发生在舌背,偶在舌边缘和舌尖。常与活动性肺结核伴发或有 肺结核病史。表现为溃疡表浅,边缘不齐不硬,表面不平,常有灰黄污秽渗出液,自觉疼 痛、有时多发。全胸片检查、抗结核诊断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可作组织活检。 2.口腔单纯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常由坏牙或不合适假牙损伤引起。好发于舌侧缘, 溃疡的部位、外形与刺激物相对应,溃疡深,周围组织软,有炎性浸润,无实质性硬块。如 拔去坏牙或停用不合适假牙,多可短期自愈。如一星期后未见好转者,需作组织病理检查以 3.血管瘤病期较长,多在婴幼儿期发现,好发于唇、颊、舌等部,多为海绵状血管 留,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可浅可深,表面黏膜光滑,多呈暗紫色,质软, z 各安 '~' 一涯: 有压缩性,根据病情可行手术切除或硬化剂注射或液氮冷冻等治疗。 4.淋巴管瘤常见于小儿、青少年,好发于舌、唇、颊等部位,舌部多发生在舌背, 肿瘤多为弥漫性,为成片细小乳状肿物,有光泽,微突出舌面,表面不平,较舌色稍浅。因 常与血管瘤并存,可见混以红色或紫红色小颗粒或小结。淋巴管瘤无压缩性,反复感染则瘤 体变硬。需手术切除。合双讲 再干达父间生具尘量尖贡为 5.舌乳头状瘤常为慢性刺激引起,多为舌背或舌侧缘的舌乳头状突起,边界清楚, 可有蒂。 可见,与确网度母否查体长一步我答美回育,带品成动动及南表 【辨证论治】 测口处果址欧。脚香己刮总闸混至基,制翻长包舌,を楚新,臭口灭 一、辨证要点 初期以实证为主,多属火毒瘀结、火毒炽盛之实证。病久可由实转虚。本病系心脾积热 所致,热甚化火蕴毒,伤肌败络,溃烂如棉,失治误治,邪毒蔓延,久病可转化为阴虚火 z 各安 '~' 一涯: 一、辨证要点 初期以实证为主,多属火毒瘀结、火毒炽盛之实证。病久可由实转虚。本病系心脾积热 所致,热甚化火蕴毒,伤肌败络,溃烂如棉,失治误治,邪毒蔓延,久病可转化为阴虚火 旺,气血两虚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者属实,舌质红绛少苔或舌质淡苔白,脉沉 细无力者属虚。局部癌肿为标,全身气血亏虚为本,临证应分标本缓急以施治。 z 各安 '~' 一涯: 二、临床分型 1.心火瘀结 z 各安 '~' 一涯: 主症:初期舌侧缘小硬结,或伴有糜烂、滞疡,流涎腥臭,疼痛不适,烦躁,失眠,口 渴,便秘,溲赤,舌质红或红紫,苔薄黄、脉弦。 长举 苦 证候分析:心脾郁火循经上攻,结于舌部,火毒蕴络、故舌体肿物坚硬,疼痛不适;火 毒炽盛,热盛肉腐,故有糜烂、溃疡;热毒熏灼,故流涎腥臭;心主神明,心火盛则扰乱神 明,故烦躁,失眠;火易伤津,故口渴,便秘;心移热于小肠,故溲赤;舌质红或红紫、苔 薄黄,脉弦数均为心火内炽、热毒瘀结之象。 z 各安 '~' 一涯: 2.脾胃热毒,限市成补干处用父限よ世 主症:舌癌硬结增大,边缘不整,舌体活动障碍,咀嚼、吞咽或语言困难,糜烂、溃疡 z 各安 '~' 一涯: 出血,口臭难闻,便秘,尿赤,烦躁或发热,颈部、颌下可触及较多淋巴结,舌质红紫,舌 苔黄或黄糙,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脾胃火盛,热毒瘀结,循经阻络,故舌癌硬结增大,舌体活动障碍,咀嚼、 吞咽、语言困难;火毒炽盛,血败肉腐,故糜烂溃疡,口臭难闻;火毒炽盛,心神被扰,烦 躁或发热;火热伤津则便秘,火热下移则尿黄;火毒瘀阻于颈、颌,故可触及较多淋巴结; 舌质红紫,舌苔黄或黄糙,脉弦滑数均为火毒炽盛之象。 z 各安 '~' 一涯: 3.肾虚蕴毒 主症:舌体肿大满口或溃疡明显,触之易出血,舌短不能伸缩,开口、饮食困难,口秽 恶臭,甚则透舌穿腮,汤水漏出,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活动度差,触痛明显, 伴午后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绛少苔,脉细而数。 证候分析:热毒久蕴,热盛肉腐,故舌体溃烂,口秽恶臭,甚则穿舌透腮,汤水漏出; 毒邪内蕴,舌络阻塞,致舌短不能伸缩,开口、饮食困难;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内 炽,致午后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绛少苔,脉细而数;毒邪壅滞,颈及颌下经 络瘀阻,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则为气血不足之象。 z 各安 '~' 一涯: 【辨病治疗】 一、内服药 1.常用中草药 (1)土贝母:苦,平、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草纲目拾遗》:“治乳岩”, z 各安 '~' 一涯: “洽肪串”。《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百草镜》:“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 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证属热毒蕴结者。常用量为15g。 (2)射干:苦,寒,有毒。清热解毒,消痰利咽。《药性论》:“治喉痹水浆不入,能通 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本草经集注》:“疗毒肿。”《日华子本草》:“消痰,破糟 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滇南本草》:“治咽喉 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疟腮红肿,牙根肿烂。疗咽喉热毒,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适 用于舌癌热毒蕴结者,常用量为10g。 (3)青黛:咸,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本品为解毒凉血消斑之常用药。《药性论》: “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 伤寒赤斑,水调服之。”适用于血热证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常用量为10g。 (4)山豆根:苦,寒,有毒。清热解毒,清肺利咽,消肿止痛。本品为解毒利咽消肿 之常用药。《开宝本草》:“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外科集验方》:“治喉风 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仁斋直指方》:“治咽喉上膈热毒患瘰疬者。”临床常用治鼻 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舌癌等癌瘤中属于热毒壅聚者。常用量为10g。 2.常用中成药 (1)梅花点舌丹(北京同仁堂方):含珍珠、麝香、朱砂、牛黄、蟾酥、冰片、熊胆、 血竭、乳香、没药、葶苈子、硼砂、雄黄、沉香。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适用于 肿物硬实,正未全虚之舌癌患者,服量每次1~2粒,每日1~2次,含化或用开水送服。 (2)六神丸(《中国医药大辞典》):含牛黄、雄黄、珍珠、麝香、冰片、蟾酥。具有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舌癌溃烂、疼痛难忍之热盛火毒瘀结之患者。服量每次 10~20粒,每日3次,或3~5粒研细敷于溃疡,有祛腐止痛的功效。 (3)西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人工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等。具有清热解毒, 化瘀散结之功效。适用于舌癌颈淋巴结肿大,热毒壅盛之患者。服量每次3g,每日2次, 温开水送服。 z 各安 '~' 一涯: 舌癌外治法是用药物涂敷于舌体表面,直接作用于病位。 二、外治法 1.珍珠冰砌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舌癌溃疡。用法:将药散吹 2.双料喉风散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舌癌表面糜烂,咽喉肿痛等。 撒于溃疡面。 用法:将药散频频外敷于舌溃疡面及患处。 3.北庭丹(《丹溪秘传》)含硇砂、人中白各1.5g,瓦上青苔、瓦松、溏鸡矢各3g, 麝香、冰片各0.3g。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舌癌初起。对重度白斑也有 治疗作用。用法:以北庭丹少许点舌癌病变部位。(先用磁针刺破舌菌) 4.水澄膏(《医宗金鉴》)含水飞朱砂、白及、白蔹、五倍子、郁金、雄黄、乳香。 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转移的淋巴结破溃或舌癌穿破腮颊者。用法:以上 药味共研细末,米醋调后外敷患处。 z 各安 '~' 一涯: 5.金丹(《囊秘喉书》) 药用朴硝、蒲黄、僵蚕、牙皂、冰片共研末。适用于舌癌 疡。用法:取少量双氧水洗病灶之溃疡面,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用金丹粉搽涂患处。 6.柳花散(《马培之外科医案》)药用黄柏、青黛、肉桂、冰片共研细末。适用于 癌溃疡。用法:同金丹。 7.绿云散(《珍本医籍丛书》)药用黄柏、青黛等研为末。适用于舌癌溃疡。用法 同金丹。 三、针灸 1.体针取合谷、承浆、地仓、内庭、天突、翳风、内关、足三里、太冲、心俞、脾 俞、颊车、下关等穴,每次取3~4穴,补泻兼施,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2.耳穴取心、脾、肾、内分泌、舌、肾上腺、面颊等,每次取2~4穴,每日1针每 1次留针30分钟,行较强刺激。或每次埋针3~5天,隔2~3天后行第2次埋针,亦可用王 不留行,胶布固定于穴位上,并反复按压。 【急症与兼症】 一、舌部渗血 舌癌浸润舌肌层呈弥漫状态时,常见舌部渗血,量虽少但长期渗出不止,造成患者舌部 失血而引起贫血。伴面色无华,疲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治宜益气补血摄血,解毒 散结,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生地、白芍、仙鹤草、青黛、射 二、舌质僵硬、咀嚼、吞咽障碍 舌癌患者于手术或放射治疗后,由于局部的纤维化,使舌质呈僵硬状态,活动不灵,影 响咀嚼,吞咽和言语,舌质红或紫暗,舌苔黄或少苔,脉数或涩。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散 结,内消散(《外科正宗》)加减。药用白及、金银花、天花粉、半夏、浙贝母、皂角刺、玄 参、生牡蛎等,适于瘀热互结的舌癌患者。 三、溃疡疼痛 舌癌患者可见舌质局部之溃疡,溃疡疼痛多见晚间加剧影响患者睡眠。宜于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法中酌情选用珍珠冰硼散、双料喉风散、金丹、柳花散、绿云散、北庭丹、水澄膏 等外用患处。 【中医临床特色】 张香琴等根据中医舌为心之苗,脾之本也,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认为心绪烦扰则 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火化毒,灼津为痰,痰火毒邪循经上攻,积于舌下,遂成舌癌。 痰、火、毒三邪结聚为病机之标,心火炽盛乃致病之本。以清心化痰,泻火解毒,软坚散结 z 各安 '~' 一涯: 为法,以玄参15g,生山柜9g,生地9g,生大黄9g,浙贝母15g,山豆根10g,猪答50g,多 鳖甲30g,柴胡6g,生杭芍13g,粉丹皮9g,蚤休(即七叶一枝花)15g,生甘草6g为基 方加减,治疗1例69岁男性舌癌患者,舌下生一硬疗,大如黄豆,坚硬如石,自觉舌体 硬、胀痛,转动不灵,影响进食。患者拒绝手术,继用冷冻、化疗治疗4个月无明显效果, 日疼痛日剧,后服中药水前,每日1剂,分次频服。服上药30剂,舌体疼痛渐减,舌体较 前灵活,讲食较前舒话,大便稍溏,每日2次,舌质红,边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滑,舌 下句块颜色由暗转红,触之硬痛有减。继续上方去大黄,改生山栀为炒山栀,以防过寒损伤 中阳,、另加大枣3枚健脾护冒、继服30剂。舌下硬疗变软变小,疼痛大减,心烦已失,睡 眠转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拟克癌汤(经验方),玄参15g,浙贝母15g,炙鳖甲 30g,猪苓50g,生牡蛎15g,山豆根15g,广郁金13g,草河车15g,生甘草10g。每以5倍 剂量共为细末,装胶囊,每服5~7粒,每日3次,续服近1年,舌下硬疗消失,舌体功能 复常。随访8年,未见复发。 周岱翰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例舌癌获得痊愈。其中1例男性患者,舌体右侧前1/2 处见1cm×1.5cm的溃疡灶,病理活检确诊为舌癌(鳞癌IⅡ级),中医辨证为心脾郁火,热 毒瘀结。以导赤散和黄连解毒汤为主方辨证加减。药用生地、旱莲草各20g,甘草、黄连各 10g,黄芩18g,山栀子、木通、山慈菇、山豆根、露蜂房、僵蚕、女贞子各15g。水煎服, 每日1剂;同时内服西黄丸,患处外搽六神丸粉末及外敷双料喉风散,并配合博莱霉素静 注,6周后症状好转,右舌侧溃疡缩小为0.6cm×0.8cm。继服上方1个月,舌侧溃疡愈合, 获临床痊愈。另1例男性患者,恶性淋巴瘤化疗6年后出现舌体左侧巨大溃疡灶约3.5cm× 3cm×1cm,凹凸不平呈菜花状,病理活检为鳞状细胞癌I~Ⅱ级,同时伴有舌下、左颌下 淋巴结肿大。辨证为心脾积火,热毒瘀结,气阴并伤。治以泻心解毒,祛瘀消疮,兼顾益气 阴,仍以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辨证加减,内服西黄丸及六神丸,外用双料喉风散,配合博莱 霉素、氨甲蝶呤、顺铂化疗,3个月后舌面溃疡愈合,肿大的淋巴结消失,追踪观察3年无 复发。 邬晓东等用加味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木通各12g,山豆根、山慈菇、僵蚕各15g, 生地20g,竹叶10g,白花蛇舌草30g,壁虎5条,冰片6g,甘草9g)治疗30例均不愿手术 或无手术指征及放疗、化疗疗效欠佳的舌癌患者。若舌体肿痛选加露蜂房、土鳖虫各12g; 舌体溃烂、痰多选加浙贝母、瓜蒌皮、天花粉各15g;体虚纳少选加黄芪、党参各30g;肝 肾阴虚者选加女贞子15g,旱莲草30g;气滞血瘀者选加三七10g,丹参30g,赤芍12g;瘀毒 化热明显者选加蒲公英30g,蜈蚣5条,栀于12g,先煎犀角2g(先煎水牛角50g代)。每天 1剂,水煎,饭后服,连续服药半年以上。其中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泻火解毒;生地、 竹叶、木通清心泻火;山豆根、山慈菇、僵蚕、壁虎、冰片化痰解毒散结,诸药合用,相互 协调。按照疗效标准,30例病人服药后,临床治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83.3%。表明采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舌癌有确切疗效。